连环画在线看

 找回密码
 注册

建国初期连环画创作的概况较解放前有了较大变化,呈现出审美形态统一的趋势 ...

热度 43已有 1041 次阅读2018-1-15 22:49 |个人分类:连环画| 连环画, 鸡毛信, 新儿女英雄传, 渡江侦察记

建国后50年代初中期的连环画创作题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革命战争,歌颂革命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的。如《鸡毛信》、《新儿女英雄传》、《渡江侦察记》等。表现广大劳动群众在“三座大山”压迫下的悲惨生活和他们英勇不屈的反抗和斗争,以及解放后翻身做主的新生活的。如《半夜鸡叫》、《童工》、《卢连玉诉苦》、《浑河水》等。表现新社会的新人新事和新生活以及人民政权与封建残余作斗争的。如《小黄牛》、《一个互助组的成长》、《互助组长王秀兰》、《不能走那一条路》、《漳河水》以及大量的反帝反特作品。通过改编神话故事、寓言、民间故事、历史演义故事来折射现实,宣传反抗压迫、反抗剥削的革命思想的。如《东郭先生》、《白蛇传》等。

不仅表现对象由市民变成工农兵,绘画的调子也呈现出奔放明快、积极张扬的情绪氛围,而叙事方式上,如解放前国统区的连环画一般情节散淡的结构不再受人青睐,代之而起的是那些大波大折、起伏跌宕的冲突模式。受到怀疑和否定的还有那些热衷于表现人物心理欲望的作品,类似 30 年代叶浅予的连环漫画《王先生》之类的作品,几乎绝迹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往重外部动作和社会意识,往往突出的是英雄人物高大形象,尽管在 50 年代还不像“文革”那么清晰,但这种造型模式已初现端倪。至于偶然的、复杂的、情欲的心灵世界,则被人们有意识地排斥,除了如《西厢记》之类极少数的作品之外,也是很难见到了。
特别是随着各种政治运动的开展,美术界对一些作品的批判(如对《武训画传》的批判),也日益将人们高昂的创作情绪导向追蹑时代主潮、服从艺术规范,使连环画家们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判,努力地去体验新生活,学习新的艺术方法。连环画家的审美个性、艺术感悟的独特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只能在狭小的空间里顽强地延伸。所幸的是,连环画不像油画、国画那样具有精英的品质,它本来面对的对象就是普通大众,而新中国的成立释放了普通大众的审美需求,这在相当的程度上推动了连环画创作日渐走向繁荣。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A8Z8连环画 ( 京ICP备11047313号-1 )

GMT+8, 2024-3-28 18: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