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在线看

 找回密码
 注册

传统题材的连环画在文革结束后收到青睐

热度 43已有 1541 次阅读2018-3-30 00:40 |个人分类:连环画| 李自成, a8z8, 戴敦邦, 十五贯, 东郭先生

      “文革”结束后,一度沉寂的古典题材的连环画创作再度受到青睐。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数年间,以姚雪垠的小说《李自成》和古典名著改编的连环画出版也再度繁荣,同时,借用古典题材进行传统文化普及的连环画作品也开始多了起来。
由于毛泽东对姚雪垠创作《李自成》的重视,使得长篇小说《李自成》尚未完成便受到人们的充分关注,姚雪垠凭此得脱“文革”冲击,《李自成》也以其新历史观成为为历代农民起义张目的代表性文学作品。从70年代后期开始,以此小说为脚本改编的连环画,仅成套出版的就有江苏人民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6种之多。几种套书中,出版册数最少的是陕西人民美术版,可见的虽有标明第8册的《石门平叛》,但第6、7两册却并未见出版,故而此版本实际只有6册出版。余下5种版本中,少则 10 册,如江苏人民版、天津人民美术版的皆是如此。多者如上海人民美术版,全套27册,直到2001年4月方才最终出齐。


      这些套书的出版单位不同,参与的画家也各不相同,其艺术风格和水准自然也有不同的变化。江苏人民版 10 册的绘制者虽然有多人,但每册都是数位画家共同完成,因而套书的风格前后一致,其线条精劲,在丰富的疏密对比中颇能显示作者们严谨踏实的创作态度。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 10 册,除 1、4、5、9等四本作者相同之外,余者画家皆有不同,所以这套书在整体风格上的差异较大,而一些名家如戴敦邦、陈惠冠等的加入,使部分画册的质量较为突出。辽宁美术出版社的12册《李自成》,在画面的整体风格上尽管明显地追求一致,但画家天性的不同,还是使作品呈现出或粗犷或细腻的细微区别。
     出版册数最多、周期最长的一套《李自成》,是上海人民美术版。早在 70 年代初,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就决定将《李自成》改编成连环画套书,并组成了施大畏、罗希贤、崔君沛、徐有武和王亦秋等5人的创作小组。由于种种原因,至第 1 册出版时已是1978年4月,到1985年3月,共出版了25册,2001年4月又新出版了2册,这样-共是27册。为了保证整套书人物形象、艺术风格的统一,5位创作成员在共同完成第1册《清兵人塞》后,确定了主要的人物形象,然后才分工完成。这种组织方式,有效地避免了长篇套书中经常存在的千人一面或前后不一的毛病,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阅读。需要注意的是,这套连环画在最初的5位创作成员之外,还有江云、魏忠善、方瑶民、桑麟康、韩硕等参加绘制,而崔君沛一人就画了12本,使这套作品带有强烈的崔君沛个人色彩。就整体风格而言,各版《李自成》都坚持写实的表现方式,力求在真实的情景表现中突出人物的英勇与不凡,上海人民美术版在追求这种英勇与不凡的同时,更加强调在黑白对比中形成阴郁沉雄的画面色调,从而表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与凝重感,并因此而有别于其他版本。
      1979年4月,河北人民出版社也推出了戴敦邦的16图的彩色连环画《逼上梁山》。随后,以《红楼梦》和《水浒传》故事为题材的连环画新作开始不断涌现。
       a8z8连环画收录的李自成连环画
      《逼上梁山》延续了戴敦邦在《陈胜吴广》中的探索,但色调更加浓郁,人物造型亦更具个人化特点。在《陈胜吴广》中,我们还可以清晰地分辨出主角塑造的英雄化特点,如那个时期所有作品中的英雄一样,动作夺张激烈,充满激情。而《逼上梁山》中的人物,虽然延续了夸张的动作,但与以往的张扬相比,呈现出含蓄而更具张力的特点。如第8幅白虎堂缚林冲一图,林冲双臂被执、咬发不屈的神情,颇有京戏中武生的造型意味。
       戴敦邦的用笔,最初颇受王弘力的《十五贯》影响,有灵动又不失张扬的特点,然而在《逼上梁山》中,戴氏连环画风格已经明显,线条趋向于凝练、沉稳,画面也更趋完整。不过,画家对背景、道具的重视,在画面中依然清楚可见,其画面布局,也各有出处,充分表现出画面内容鲜明的时代特点。如对汴京风物的描绘,显然是借鉴了《清明上河图》中严谨、写真的方法,以细密繁琐的线条再现了北宋都城的雄壮与繁华;缚林冲图中的白虎堂,也令人想起开封龙亭上的建筑形制;而杀陆谦、上梁山两幅,亦有明显南宋山水画的布局特点。戴敦邦在谈及历史题材的连环画创作时明确说道:“创作历史题材的连环画,我以为还是力求符合历史真实为宜。”“像戴敦邦这种在连环画创作中深挖作品的时代特点,使人观之有更强的历史感,已成为中国连环画家在创作与历史相关的题材时普遍性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越了历史题材的限制,而成为古装连环画的一个重要形式特点。在一些有影响的古装连环画如《十五贯》、《东郭先生》、《西厢记》等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戴敦邦的创作,正是这种创作观的新发展。
       或许正是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推动了连环画家创作的不断发展。戴敦邦对画面细节的重视,使得他在进行创作时总要仔细阅读原著,对原著中所描写的人物性格和重要细节认真推敲。而这种推敲,又使画家更深刻地理解原著精神。在作一般的历史题材创作时,理解原著精神或许不过是帮助画家更好地塑造人物的性格特点,但在进行更加复杂的人物心理与性格的表现时,理解原著精神在某种程度上便近乎于文化判断了。因此,这种创作的方式,最终推动的是画家对作品中文化精神的理解,从而导致画风的变化。戴氏在80年代初以来创作的连环画《红楼梦》,由插图而至全套,由写实而至写意,皆能展现原著精神,画家也由一一位历史题材的连环画家转而为红学专家,作品由现实主义风格转向江南文人追求的精雅趣味,莫不因此。
       同样以画《红楼梦》著名的画家丁世弼,在其创作方法上也是遵循熟读脚本、体验生活,研究人物的模式。不过,与戴敦邦趋向严谨的造型方式相较,丁世弼更注重的是创作时的一气呵成(比如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的5册《红楼梦人物故事》)。因此,戴敦邦笔下的红楼人物细腻妍雅,风神超逸,极富韵致,又因铁线描的大量运用,使读者在观读中体验到情感压抑的特点。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A8Z8连环画 ( 京ICP备11047313号-1 )

GMT+8, 2024-4-25 04: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