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列宁生平 第一章 革命启蒙活动 第二章 伟大十月革命 第三章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四章 晚年生活 第五章 列宁的名言
列宁生平:
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的化名。
列宁于 1870 年 4 月 22 日出生在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即现在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列宁的父亲伊里亚·尼古拉也维奇·乌里扬诺夫是一位具有民主进步观点的中学教师,后来成为辛比尔斯克省国民教育厅的视察员,因多年从事国民教育的劳绩,晋升为省国民教育总监,并曾获得贵族称号。列宁的母亲玛丽亚·亚历山大罗夫娜是一位医生的女儿,结婚前住在农村,虽然只受过家庭教育,但由于她勤奋好学,后来仍然通过考试
获得小学教师的称号。她读过许多书,并擅长外语和音乐。她十分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和品德教育,终日为他们操劳。乌里扬诺夫一家有六个孩子。列宁的哥哥叫亚历山大,姐姐是安娜,妹妹奥里娅,弟弟德米特里,最小的妹妹叫玛丽娅。
聪明活泼的列宁从五岁就开始学习文化,九岁进入辛比尔斯克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因品学兼优曾获得金质奖章。列宁的哥哥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曾是喀山大学的优等生,民意党人青年小组的成员。他是一个性格坚强,处事公正,善于思考又和蔼可亲的人。列宁很敬爱他并受到他很大的影响,因而在列宁的思想上早就萌生了对沙皇专制制度的不满。1887 年 3 月 13 日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因参与谋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而被捕。同年 5 月 20 日被杀害。受到极大震惊的列宁从血的教训中增强了与沙皇专制制度作斗争的决心,并坚定地说:“我们不走这条路”。17 岁的列宁已在探索着一条与沙皇专制制度作斗争的新的道路。
1887 年 6 月底,列宁全家迁居喀山,秋天他进了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入学不久,他因反对大学里的警察制度而被开除,遭到逮捕和流放。第二年,回到喀山后,他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1889 年 5 月,列宁全家迁往萨马拉城。1891 年 12 月的列宁以校外生的资格通过了彼得堡大学的毕业考试,并被授予优等生毕业文凭。1892 年,在萨马拉城,列宁组织了当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并写了最早的一篇论文:《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1893 年 8 月,列宁移居彼得堡(现列宁格勒城)。这时的列宁已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了。从此,揭开了他革命生涯中新的篇章。
1895 年,列宁在彼得堡创立了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这年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狱,14 个月的狱中生活后,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的 3 年中,他开始使用“列宁”这个化名,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并与另一位革命者克鲁普斯卡娅结了婚。
1900 年 2 月,列宁在西伯利亚的流放结束,回到彼得堡后不久转赴西欧,在德国创办了第一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火星报》。1903 年 7 月 30 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
1905 年 11 月,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列宁回到祖国直接领导革命,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12 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在此期间,他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等一系列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又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阐明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1917 年 3 月,沙皇政府被推翻。听到沙皇垮台的消息以后,列宁立即返回俄国,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革命胜利后,列宁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他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叛乱,使苏俄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
列宁在晚年患了脑溢血症,但他在病中仍口授了《论合作制》等文章和信件。列宁的全部著述达 55 卷,所以有人说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1923 年,列宁病情开始恶化,第二年不幸与世长辞,终年 54 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