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在线看

 找回密码
 注册

[资源分享] 贺友直 谈对连环画发展的认识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3-5-28 22: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自1949年始,至1994年止,画了45年连环画。由不懂,到认识而渐精,我认为它虽也称作画,但不同于油画、版画、中国画,因为后者诸种是以绘画的工具区分的,并且它们都有各具要求的基本技法,而连环画却没有规定的工具也无规定的技法。因此,它只可算是一种艺术门类,也因此,它在中央美术学院建立一个专业的系在教学上就显得颇感尴尬了。因为,学校是教规范的,如油画的基础课是素描、色彩,连环画的基础课是什么?它自产生至今,除了雕塑没有进来过,油、国、版都来这块阵地表演过,并且都有出色的成就。由此产生一个问题:连环画的基本技能是什么?它不像年画、月份牌就只能是炭粉擦笔加水彩,桃花坞只能是线描木板刻印,连环画无从规定一种技法,此中道理是我在中央美术学院的连年系耽了七年之后才明白过来的。

连环画的特点是什么?是用画来画故事,就像戏是什么,是以人来演故事,反过来说连环画上画的人、布的景、摆设的东西,都是用来表演故事,所以我将之归结出:连环画是创作,是追求,强调表演性,其绘画技术是从属于表演的,而且它又无规定的技法,因此它无基础技术可教。它是创作,创作是不可教的。

连环画出自于旧时代的上海,对那时的连环画我毫无接触,说不出名堂。我是1949年9月开始画连环画的,初开始时对它毫无认识,是出于求生活才去从事的。它是艺术,它要为读者服务,是投入之后逐渐知晓的。1952年夏衍同志任上海市文化局长,由他领导主办了一期“上海连环画工作学习班”,学员有画画的、编文的,经考试合格吸收参加学习。学习班设在绍兴路的中华学艺社,由涂克负责,王元化、彭柏山、黎鲁、鲁丁等授课,讲《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社会主义政治基本常识,结业后按条件进行分配。我被分配到新美术出版社。这是一家分经合营的专门出版连环画的机构。它的内部也划分现实题材、世界名著历史古装等不同的创作部门。因为要紧密配合政治服务,年轻、思想进步的人员被分配在现实题材组。那时,“土改”、“肃反”已进入后期,形势已渐转入文化普及需要方面,因此出版物需要大增,也由此对创作人员在质与量的需求上不断提高。1956年,新美术出版社并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其时,连环画创作人员号称一百零八将,也在此期间,我被调到连编室任连环画美术编辑。当时,年度新书发稿四百余种,加上再版达一千多种,由此可见出版任务之重、发行量之大了。

为何当时有此可观的业绩?连环画是一种文化产品,它必须符合读者的需要,它同时又务必符合当局的需要。在1949年之前,广大民众生活在反动政府压迫剥削之中,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根本享受不到文化生活。他们是处于极度的文化饥渴中的。一旦解放,当他们解决了吃和穿之后,接着是对文化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国家随着新政权的建立,需要向民众实施教育宣传以推广各项政策。国家在进步,形势在发展,连环画正好担当既满足民众的文化需求又能配合政府宣传政策的需要,所以它得到极大的发展。建国初期,在全国出版连环画的仅上海、北京、天津、辽宁四地的美术出版社,因它既是需要又能获利,此后不久几乎每个省都建立了美术出版社,而各美术出版社又多以出版连环画为主业,由此可以推想,一年出书的品种、印制的数量可以说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为了满足需求,连环画产业建立了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原料靠改编,效率有定额。解放以前的连环画,不完全来自改编,有不少是画家自己编故事的。解放后,虽也有过创作的故事,则只是极个别的。我们国家历史悠久,存积的小说故事非常丰富,还加外国的文学、戏剧、电影里的题材可以移植,加上今人的小说,所以那时连环画的题材内容丰富极了。我等画画的也真有本领,远到女娲,近到琼花,来啥画啥。我认为这不能算作文艺创作,却像是来料加工的工匠。艺术家是有思想的、有独立的艺术主张的,不是由人出题目、随人摆布的。连环画的故事内容是改编自别人的小说、戏剧,这就等于作品的世界观、艺术观是别人的。我们画连环画的只不过是用绘画的手段翻译了文字,其高低程度只是显示于绘画表达的相符合的程度而已。

上世纪60年代,几家大的美术出版社还订出协议,不可争夺作者,选题若重复则协商解决。故在当时重复出版的情况不多,但也有过争出《红岩》的事,但不久“文化大革命”开始,出版社歇业,连环画熄火,画画的搁笔,像我等,进牛棚,这一艺术门类立时被人为的力量灭绝了。

“文化大革命”十年,戏剧电影就只八只样板戏,过去的小说,一律归入“封资修”。广大群众只有听语录歌、跳忠字舞一途,无文艺可欣赏。上面实在憋不住了,开放以样板戏为内容式样画连环画,一招一式不允差错毫厘,在这种指令法规下创作的连环画是连环画吗?是艺术吗?能令人喜欢吗?

群众在“文化大革命”中断绝了十年文化生活,一旦开放,其势犹如水坝开闸,大江奔流。我记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红楼梦》第一册的第一版印数是300万册。连环画创作由于题材的解禁及读者的需要,掀起了从未有过的高潮,也因为画画的人也只有在连环画这一领域里才能求得生活及发挥才能,许多别的画种的人涌进来了,形成了形式多样、精品纷呈的繁华景象。在第五届全国美展中,连环画占了四块金牌,这对提高连环画的水平有助吗?似乎有,但作家冯骥才在一文中说:(大意是)别的画家涌进连环画不是件好事,它会冲淡连环画的特点。挪威奥斯陆大学的汉学家莫邪又说,中国现代的连环画是做出来的,不如老的自然。

我认为,这个问题应从两个方面看:别画种的画家进入到连环画领域里,无可否认的是他们的作品从绘画的水平上来衡量,在艺术创作方面确实有很高的成就,无论从造型、色彩、线条、构图等各方面都出现过产生影响的作品,如《枫》、《人到中年》、《药》、《月牙儿》、《罗伦赶考》、《一个儿子》、《雪雁》等等,这些可视为连环画里的经典。然而,从连环画的特点去研究,这种现象正好说明连环画不存在单属于这一艺术门类的基础技术,油、国(线描方法形式的连环画应归入国画范畴)、版,都可以画连环画,哪一种可定为基本技法?

连环画没有一定的绘画技法,这一艺术门类却有它最基本的需求:用画讲故事,用画表演情节,用画刻画种种情节人物关系及心理活动的细节,并且要制造出文字未提到却是内容需要的情节,以上这些是对一个连环画家的基本需求。一个连环画家的水平和能力也体现在这些方面。由此我认为,有的连环画是画画得好,并非连环画画得好。连环画是通俗文艺,要让大多数人看得懂、喜欢,因此我主张:它应该是通俗得雅,雅得通俗。有的画得像文人画,我认为这种样式的东西别进到连环画里来。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曾有过一阵连环画的出版高潮。连环画从1949年发展到此时,可用来改编的中外比较好的故事,都改编过了,剩下的“馊”题材纷纷抢来“上桌”,有的地方出现不是出版社的也冠冕堂皇地出版起连环画来。这样的阵势,在全国范围里展开了一场抢题材、抢编画作者、抢收出版、抢收发行数量、抢地盘的不当竞争之风,出现了旧社会才有的现象“跑马书”。能出连环画的机构都是党领导的,党下令整顿,最严厉的是老百姓的态度,家长纷纷禁止孩子看坏书。好端端一种艺术门类成了坏书?咎由何取?

就在此时日本的动漫乘机侵入。它是怎么进来的?是自动输入?是有内应引进?无论哪种方式,它是客观存在,是阻挡不住的。

问题在我们自身。我们的连环画存在致命的弱点:它依靠改编,不是原创的,如果故事由画家自创,其内容必定新鲜、贴近生活;出版样式陈旧,多为64开黑白,面貌令人厌憎。时代发展到目前的程度,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翻花样,文化生活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也日益新奇。我们的连环画现在靠重版旧的东西在苦苦支撑着,它的对象仅限收藏者,是毫无前途的。若要求得它的复兴,这就要看出版社有无魄力了。连环画说到底是出版社管的,美术家协会是管不了的。

A8Z8连环画 ( 京ICP备11047313号-1 )

GMT+8, 2024-3-29 15: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