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在线看

 找回密码
 注册

[资源分享] 旧版的连环画值钱的原因

[复制链接]
admin 发表于 2014-7-19 20: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品都是物以稀为贵的。解放前的连环画由于年头久远,已经很少见到了。你现在如有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或者叶浅予的《王先生》,那一定稀罕得不得了。
  
旧版连环画,作为一种投资收藏品已为大家熟知,这十来年,价格也是翻了好几番。那么,昔日寻常百姓家随意扔弃的小人书,何以堂而皇之地进入了一流的艺术品拍卖场?我们稍作分析,并由此看看一种收藏品得以火爆的原因。

  连环画也叫小人书,兴起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初各地对连环画的名称也不统一,上海叫“图画书”,北京叫“小人书”,两广叫“公仔书”,浙江叫“菩萨书”,汉口却叫“牙牙书”。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西游记》等画册,64开本,光纸石印,横长方形,每部一函,封套的书名上冠以“连图画”三字,在书的广告中说:“连环画是世界书局所首创”,这或许是第一次确定了连环画的名称。

  1932年的《文学月报》第5、6合刊上发表了茅盾的文章《连环图画小说》,其中描述了连环画在上海的情景:

  “上海街头巷尾像步哨似的密布着无数的小书摊。虽说是书摊,实在是两块靠在墙上的特制木板,贴膏药似的密排着各种名目的版式一样的小书。这‘书摊’——如果我们也叫它书摊,旁边还有一只木登……谁花了两个铜子,就可以坐在那条登上看那摊上的小人书……”

  “这些弄堂口书摊,摆的大多是连环画。借看两本往往只有一副大饼油条钱,无怪乎贫穷的黄包车夫亦会在喘气休息时,从坐垫抽出一本,生吞活剥,有滋有味地翻看起来。”

  连环画创作出版的高峰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十分注重对民众的教育。普通民众对共产党的认同,并不是通过《共产党宣言》《新民主主义论》,他们正是通过通俗文艺作品,激发起对新政权、新生活的向往。《小二黑结婚》《刘巧儿》对民众来说,特别是对妇女来说,没有什么比政府给自己爱情做主更让她们感动。刚刚从扫盲识字班出来的工农大众,一幅画,加上一段浅白的文字,最对他们胃口了。连环画,小孩看,大人也抢着看。对于现在五六十岁的人,连环画曾陪伴了他们的少儿时代,现在回头能看到儿时的旧物,自然别有一股怀旧感,有文化乡愁的意味。

  一种文化艺术收藏品受到欢迎,离不开收藏品的时代性,更主要是它包含的文化艺术性。翻翻旧版连环画,其版权页上往往能看到现代第一流画家的大名:叶浅予、程十发、丰子恺、陆俨少等,他们都在连环画史上留下过名篇佳作。另外,如贺友直的《山乡巨变》、戴敦邦的《红楼梦》、刘继卣的《鸡毛信》、王叔晖的《西厢记》等,这些名家绘制的作品,无一例外受到藏家的追捧。

A8Z8连环画 ( 京ICP备11047313号-1 )

GMT+8, 2024-4-20 20: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