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在线看

 找回密码
 注册

[资源分享] 连环画家刘汉88岁再绘《拓荒牛》

[复制链接]
whitaker 发表于 2020-9-6 20: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88岁的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教授、画家刘汉近日将一幅最新画作《拓荒牛》赠予上海临港集团,刘汉笔下的第一头“拓荒牛”诞生于1980年代初,其背后的所蕴藏的开拓精神感染无数改革者,其题跋还被引为座右铭。延续近40年,耄耋之年的刘汉捐赠《拓荒牛》给临港集团,也寄托着他对临港集团的高速发展和开拓性的期待——就像画中的牛一样,有着一股义无反顾的犟劲、韧劲。
     木轭深深勒进它的脖根,肩峰上的毛发在寒风冷雨中抖动,弓起的腰身拉着犁铧,四条健壮的腿吃力向前迈动,两只铜铃般的眼睛热切地直视前方。刘汉《拓荒牛》中的牛,无疑包含着昂扬向上的振奋和一种苦苦探索、不懈追求的精神。

连环画家刘汉

连环画家刘汉

     《拓荒牛》是刘汉反复创作的题材,他笔下的第一头“拓荒牛”诞生于1980年代初,刘汉回忆当时正在改革开放初期,他去夫人所在的糖厂接触到厂里的基建科长,被其改革拓荒精神感动,由此以遒劲的笔触,绘就出一头顽强奋进的拓荒牛,并题跋“风吹雨打不回头,骨瘁筋摧莫怨尤。何必计较鞭加背,此生原是拓荒牛。”
刘汉作品《拓荒牛》.webp

       从玩画的少年到持枪的武士
    《拓荒牛》的精神也贯穿刘汉的人生,他原籍广东中山,1932年出生于南京,其家族也于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史息息相关,他的伯父刘思复为同盟会华南支部支部长,父亲刘石心创办了早期进步刊物《劳动者》,并担任中国第一所国立华侨中学首任校长,并参与了《共产党宣言》首版中文全译本的出版和印刷。
刘汉,澎湃新闻记者 朱伟辉 图
       在刘汉少时的记忆中,徐悲鸿、高剑父等画坛的名家也是家中的常客。当他最初却未曾想过以绘画为业。他曾就读于上海中国中学,新中国成立以前,租界时期的上海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坐船离开上海时深深埋下了报国之志。而后,刘汉一家辗转广州、香港等地,当家中兄弟纷纷投身学问,刘汉却选择投身军队。
      1949年,刘汉随同学从香港回深圳,加入了解放军文工团,还在《白毛女》中演过赵大叔,后随部队参加剿匪,在走南闯北中,他听说了一个故事:在“土改”中,地主逼迫农民为其隐瞒土地,一个农民不从,却被地主打死。刘汉以其为背景创作了宣传画,并寄给了当时的《珠江农民报》,不想不久之后的一个赶路的雨夜,他在渡口看到风雨中小店的山墙上刷着一幅宣传画,虽然在雨水的冲刷下有些模糊,但他还清晰地看到就是自己为农民创作的宣传画。“我听见小店里人拿着伞招呼我过去避雨,但我就是定在雨中,回想起来一路所见的几张宣传画都是被临摹放大的自己的画。源自生活的绘画还有着如此的社会功用,这一刻我忽然感到自己从‘玩画的少年’变成了‘持枪的武士’,画笔也可以是武器。”对于那个近70年前的雨夜,刘汉依旧记忆犹新。
1956年,刘汉从部队转业,真正开始了绘画之路,而最初他的绘画风格还是偏油画一路。1957年他与何克敌合作创作历史画的《百色起义》,如今还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他的另一创作《洗衣裳》曾获广东省首届青年美展油画一等奖。

刘汉 百色起义

刘汉 百色起义

何克敌、刘汉,《百色起义》,222*174cm,1957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

虽然在油画上已小有成就,但在与浙江美院(今中国美院)人物画大家周昌谷先生的交流中,周昌谷建议他研究中国画和线条。他开始阅读中国古代画论,以及黄宾虹等画家的画语录,并在其中探索中国画以及线条的奥义。
这一阶段,也是新中国连环画创作的高峰期。刘汉先后创作了《红旗谱》《红色风暴》《海鹰》《两个羊倌》等连环画,其中1963年出版的《红旗谱》,一经面世就广受好评,这部作品与贺友直《山乡巨变》和王绪阳、贲庆余等的《我要读书》齐名,并成为美院学生和绘画爱好者临摹学习的范本。
《红旗谱》是现代作家梁斌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冀中地区“反割头税”斗争和保定二师的学生爱国运动,真实地反映了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到“九·一八”事变时期北方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为了能创作《红旗谱》连环画,刘汉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询问创作选题事宜,拿到脚本确定创作后,他深入河北农村,在河北高阳和蠡县待了大半年,画速写做素材积累,并且跑到小说作者梁斌的老家,见到了作者的哥哥了解当时的情况。为了让笔下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性,刘汉在生活中寻找连环画中的人物形象。

       然而,其中也有一些特别的故事,刘汉回忆道,“当时我借了一辆自行车,在猪笼河两岸的村庄转了半天,碰到了一个老头,简直就是活的‘老驴头’,于是就一路跟着他,感觉已经有把握画下他后,就离开去寻找其他形象了。直到半个月后,我才想起来竟还没有画‘老驴头’呢。提起笔来,我才发现已画不出来当时的感觉了,非常遗憾。”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红旗谱》第一版编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卢敦良先生也功不可没。在最初的创作稿中,刘汉直接将在河北农民日常所见的兜裆裤画到作品中,但编辑建议调整使作品更具艺术性,果不其然,修改后的作品更符合创作规律。然而遗憾的是,《红旗谱》本来预计要创作4部,他只完成前两部,第一部刚刚出版,却因时代变化,这一选题被叫停,后面的创作也就断了,更让人感到遗憾的是,第二部的手稿也不幸遗失。第二部的手稿也不幸遗失。
       中国画的教学与实践:除了在连环画创作方面的成绩外,刘汉作为一位中国画家、以及中国画教育者,对于绘画的理解也有着自己的见解,
1980年代刘汉的绘画迎来了一个高潮,1980年春,刘汉首个个展在长沙举办,此后在广州、青岛等巡展。当时的全国画坛正意欲创新,却一时找不到头绪。刘汉在各地的连串画展,正好启迪了探索者的创新思路。1985年,刘汉个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反映空前,画家笔下律动的线条也拨动了观者的心弦。
       刘汉曾在中央民族大学兼职任教,1984年刘汉在众多专家教授的认可和推荐下进入民族大学美术系,后成立中国画改革试验班。试验班首批招了12名学生,“当时的教改主要是针对基础教学,有三条:改板块素描为融线意象素描;强化书法规律参透下的速写训练;增设延伸书法成为抽象线条的韵律作业。所谓抽象线条的韵律作业,是不要字形也不要物象,把书法韵律扩展开来,在干湿浓淡、强弱虚实的变化与协调中寻求线的音乐。”在具体教学中,刘汉要求学生在画速写时采取“半默写”的形式,即背对模特,看一眼,画几笔。
       正如教学中对学生线条的要求,刘汉在自己的创作和研究中,也始终提及线条,并在书法规律与物象融合的规律外,寻找线条的表现力。
早在1988年,刘汉在《拾回来你失落的明慧》一文中就首次把中国画和20世纪恢宏文化联系起来,并且开始身体力行地创作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水墨画。他的水墨画强调线意识和线造型,这正是他从传统绘画、书法中汲取的理念。
     “不管画人物、花鸟还是山水,我都在其中寻求‘线条’、块变(墨块)和点的辩证法。中国的书法和绘画是一条长河。可以这样归纳,线条的韵律,是难以言表的。延伸出来就是‘线条’的表现力、震撼力。形式感需要和画家自己的生活体验相吻合。”刘汉归纳道。
捐赠仪式现场
      如今年近90的刘汉依旧在画画,在捐赠仪式上,刘汉的大写意的笔墨、粗犷的线条得到了观者的赞许。临港集团总裁袁国华对刘汉教授的惠赠以及上海东方消防培训学校董事长霍培国一行的出席表示感谢。同时,临港集团还聘请刘汉教授为临港创新管理学院客座教授。

A8Z8连环画 ( 京ICP备11047313号-1 )

GMT+8, 2024-4-23 19: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