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列前茅“出自《左传》。春秋时代,晋、楚两国时常交战。《左传》在叙述楚国军队阵容时,有”前茅虑无“这样一句话。”前茅“;是指楚国军队的前锋,他们发现敌人有什么动静,就用茅做的旌旗向主力部队报告。由于”前茅“位于部队最前列,所以后人引申为”名列前茅“这个成语,形容那些在考试或比赛中成绩优异,名次排在前面的人。
"临渴掘井“出自《晏子春秋》。晏子是齐国的贤相,齐景公什么事都去请教他。有一次鲁昭公被国人驱逐,逃到齐国,对景公说了一番替自己辩护的话。景公很同情他,想帮助他复位。但晏子说这样做好比”临渴掘井“,是没有用处的。这个成语是说如果事前不做好准备,,等事到临头才动手就已来不及了。
"三令五申“出自《史记》。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替吴王训练女兵。他纪律很严明,有一次,吴王的宠姬犯了军纪,经过三令五申后,吴王的宠姬还一错再错,于是孙武毫不留情地把她们斩首示众。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反复多次向他人告诫。
"先声夺人“出自《左传》。宋国有一个姓华的家族,因为家不和,兄弟之间经常发生争斗,结果引起国内发生纷乱。随后宋吴两国也打起仗来。后来,宋国的军队运用”先声夺人“的方法把吴国打败了。这个成语比喻在用兵或竞赛的时候,一开始就先张声威,把对手吓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