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在线看

 找回密码
 注册

描述文革的连环画作品,古典题材的新含义,内部是什么已不再是关键 ... ... ...

热度 78已有 1732 次阅读2018-3-19 06:01 |个人分类:连环画| 小刀会, 文革, 商鞅变法, 赵宏本, 王亦秋

“革命”是“文革”的关键词,也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关键词。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任何题材的文艺创作,最终都必将通过“阶级斗争”来与“革命”相关。1972年以后,各地陆续有一些古典题材的连环画出版,也有一些五六十年代的古典题材的连环画再版。但无论是新出版的还是再版的此类连环画,基本上排除了作品中曾有过的对善与美的赞扬的主题,而是集中地强调了阶级斗争,从而使改编的古典题材,具有了新的含义。尤其是有一些再版的连环画,如赵宏本与钱笑呆合作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为适应形势的需要,再版时又新添了一些图画。这些图画中孙悟空的形象,不再突出原版中孙悟空的机智灵敏,而是通过强化其形象,重造了一个高大、威武的孙悟空。这种形象的重塑,无疑是受“三突出”的创作原则影响,虽然总体上的画幅还是原版,但还是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至于新出版的一些古典题材的作品,其正面的人物形象普遍具有高大的特征,而反面人物则被画家故意丑化。从作品的审美和思想性特征来看,这些作品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然而由于画家水平的不同,部分作品在遵循“三突出”原则的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人物形象塑造的概念化,从而使这些作品具有了较高的审美价值。

当然,这些作品阶级斗争的色彩依然很强烈,特别是中国历史上历次的农民起义,从陈胜吴广起义到太平天国故事,儿乎都是“文革”连环画的天然素材。相较于解放前类似《荡寇志》之类作品中对农民起义的诋毁与贬低,“文革”期间则将农民起义上升到了历史主流的地位,给予了毫不吝惜的褒扬。我们可以看到,陈胜吴广起义、绿林赤眉起义、黄巾起义、黄巢起义、方腊起义、李自成起义、白莲教起义和太平天国起义等在“文革”中期以后出版的连环画作品中,占据了很高比例,而诸如红灯照、陈玉成等义军英雄的形象,也在这些作品的传播中深人人心。这类作品中,最有新意的当数戴敦邦绘制的《陈胜吴广》。这是一套 30 幅图的水墨彩色连环画,叙述了陈胜、吴广起义始末及影响。在这套作品中,我们今天熟知的戴敦邦的个人风格虽并未成熟,却已初具特征,尤其是在背景道具与人物关系的探索上,已初见画家的考量。古装连环画的创作质量,通常要受到人物气质、道具、车马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对人物气质精神的理解,尤难把握。王叔晖的《西厢记》之所以久享盛名,在很大的程度上便在于她对人物精神与环境关系的生动再现。戴敦邦的古装人物,亦能如王叔晖一样,将与之身份相符、时代相符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来,如画家在图画中创造性地加入了漆器和大型青铜器物,不仅增加了画面古朴厚重之感,也折射出义军蔑视统治者规定的礼制的斗争精神。不过,在红楼人物问世之前,戴氏笔下的人物,多如《陈胜吴广》中一般,有洪钟大吕的气概,而少见细腻含蓄的柔情。倘若我们仔细推敲的话,这种原因或许是因为画家画了多部样板戏连环画的影响。在多幅画面中(第6-9幅,12、13、19幅等皆可见到),画家用留白来处理大雨,其激荡的气势,让人自然联想起《智取威虎山》中的背景。而图画中主要人物的造型刚毅坚忍,动作略有夸张,也能依稀看出舞台化的影响。

“文革”的造神运动把毛泽东推向了个人崇拜的顶峰,因而毛泽东的言行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无与伦比。所以当毛泽东表示了对《水浒传》中的主角宋江的不满时,社会各界也都随之掀起了对“投降派”宋江的批判。连环画界的反应便是迅速组织力量,编绘了多个版本批评宋江的作品,除最有影响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赵宏本、贺友直等合绘本外,还有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周申绘制的《李逵反投降宋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西安高压电瓷厂~等 9 个单位联合创作组绘制的《揭投降派宋江》等。在上海人民美术版《投降派宋江》的加页中,登录了毛泽东评价《水浒传》和宋江的话:“《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晁盖于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去探究毛泽东文中的“投降派”暗指的是什么人,在今天已经引不起多少人关心了。但由于参绘作者赵宏本、贺友直、顾炳鑫、刘旦宅、郑家声、王亦秋等深厚的绘画功力,这套连环画在今天看来仍有不少令人称道之处。

由于作品的主题就是揭批宋江投降派的本质,所以这套作品与一般的连环画以叙事为主不同,而是像篇批斗文章一样以批判揭露为主。作品脚本中大量的批判与揭露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文学叙事的话语,并进而影响到图画的叙事功能。如在讲到宋江杀阎婆惜之后在外混了一年多,最终选择自首时的告白,以及被救上梁山之后“挤下几滴眼泪”时说的话,甚至为了与宋江的“投降”主张对比,编者还对李逵主张造反的话给予点评等,都是这种批判与揭露的体现。倘若不看图画的话,脚本的这种特点更加明显。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宋江丝毫没有“及时雨”的豪爽和仗义,画家突出表现的是一个谄媚奴颜的猥琐形象。在图画里,不管是在聚义厅还是在征程中,宋江的腰身从来没有站直过,所处的地位也始终是处在配角的地位,活脱一个小丑的形象。从形象与主题相结合的角度来说,画家们对宋江形象的把握应该说是非常准确而且生动鲜活的。全套作品采用线描的表现方式,疏简处大面积留白,人物神态却呼之欲出(如第 43 幅),而繁密处则笔笔有出处,在严密中透出森然之气(如第 95 幅),越发衬托出宋江的猥琐。

赵宏本、王亦秋合绘的《小刀会》,以及赵宏本独绘的《商鞅变法》,是“文革”连环画中颇有影响的另两本作品。《小刀会》出版于 1971 年 11 月,正是连环画出版状况开始恢复的时候。这套作品在人物塑造上延续了建国以来对英雄人物塑造的一些基本法则,如形象高大、英俊,在画面中占有突出位置等。但这种塑造的概念化仍然无法掩饰整套作品的优秀。在图画分工中,赵宏本主要绘人物,王亦秋绘背景,充分发挥了两人的长处。赵宏本的线条雄浑厚重,与人物形象塑造结合严谨,尤其是在一些场面的描绘中,人物众多却繁而不乱,呈现出恢宏气势,如第 52.61、143、145、155 等幅,俱是如此。王亦秋在《小刀会》中的配景逼真可信,尤其是对上海老城墙、老城区的描绘,准确地把握了清末上海的城市特征,显示出画家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整套作品中,最能显示出“文革”特点的部分,一是封面,二是故事的编文。封面以白色为底,用鲜亮的色彩描绘了三个舞剧中才有的人物,呈现出简洁、生动、鲜艳的画面效果。而其内容,则与史实相差甚远。所幸的是,现在人们欣赏这一时期的连环画时,内容是什么已不再关键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A8Z8连环画 ( 京ICP备11047313号-1 )

GMT+8, 2024-5-8 20: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