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底,文化部与中国美协共同举办了全国第一届连环画创作评奖活动。
全国第一届连环画创作评奖,是对建国以来创作出版的连环画的一次大检阅。评奖活动中,共有52件作品获绘画奖,27件作品获脚本奖,29位连环画工作者获连环画工作劳动奖。
获绘画一等奖的作品有6件:贺友直的《山乡巨变》,刘继卣的《穷棒子扭转乾坤》,丁斌曾、韩和平的《铁道游击队》,赵宏本、
钱笑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王绪阳、贵庆余的
《我要读书》,
王叔晖的《西厢记》。
获绘画二等奖的作品有12件;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华三川的《交通站的故事》,吴敏、高山的《毛主席的好战士一一雷锋》,刘继卣的《东郭先生》,刘旦宅的《屈原》,板乔的《
创业史》,王永扬的《灯心绒》,程十发的《孔乙己》,费声福的《风暴》,钱笑呆、
汪玉山的《穆桂英》,林错的《甲午海战》,徐思的《51号兵站》。
获绘画三等奖的作品有35件:王真、刘魁的《毛主席的好战士:一一雷锋》,申申、景启民的《浑河水》,姚有多、姚有信、杨丽娜的《革命的一家》,陈宏的《车轮飞转》,宋怀林、孙耀盛的《恨透铁》,陈惠冠的《黄河飞渡》,吴懋祥的《战火中的青春》,杜滋龄的《李双双》,邓二龙的《刘姐》,端木勇的《回民支队》,罗兴的《万水千山》,任伯宏、任伯言的《灵泉洞》,胡少飞的《山鹰之歌》,盛亮贤、沈悌如的《木匠迎亲》,刘国辉的《耕云记》,张文忠的《西山义旗》,龚建新的《在静静的卡甫河畔》,何国华的《布克奇传》,杜连仁的《草原的儿子》,戴仁的《胭脂》,张辛国的《三进五窑村》,乐小英、戴敦邦的《五彩路》,章桂征的《红心向太阳》,承力的《阿克里木和他的儿子》,陶琦的《我当上学习小组长》,赵明钓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赵洪武的《八百鞭子》,王亦秋的《杨门女将》,
墨浪的《石碣村》,王齐的《初出茅庐》,丁世弼的《桃花公主》,罗盘的《草上飞》,毅进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董洪元的《在人间》,王纯信的《祖传秘方》。
获脚本一等奖的作品有4件:张再学的《鸡毛信》,姜维朴的《穷棒子扭转乾坤》,费声福、吴兆修的《风暴》,董子畏的《屈原》。
获脚本二等奖的作品有8件:董子畏的《铁道游击队》,杨兆麟的《老孙归社》,曹作锐的《懒龙伸腰》,叶惠元的《英雄列车》,申申的《浑河水》,王星北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陆士达的《苏武》,任朴的《八百鞭子》。
获脚本等奖的作品有15件:大鲁的《交通站的故事》,林锋的《耕云记》,赵成章的《红旗谱》,程浩飞的《沱江的早晨》,洪钊的《野火春风斗古城》,高铁林、修明等人的《两代人》、《祖传秘方》,刘鉴的《渔岛之子》,王拓明的《牧羊姑娘》,杨润身的《老宝贝与刺儿梅》,李春光的《喜相逢》,吴稂的《赵百万》,白宇的
《虎符》,林如稷的《西山文旗》,唐庚的《锦鸡》。
获得连环画工作劳动奖有29人:卢敦良、孙世涛、刘兰、任率英、杨兆麟、励艺夫、李白英、
严绍唐、于玉生、阎大方、
徐正平、张锡武、张业盛、李剑雄、张玮、蒋淑均、盛昌、彭嘉强、仓阳卿、吴添汉、甘礼乐、赵吉南、李光羽、李大发、张炳隅、吴炳、浦增元、金文明、谢宝耿。
总结:新连环画的创作题材涉及到了历史演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革命故事、国内外文学名著、新中国建设的现实、反帝反特等多个方面,显示出丰富多样的特点。而连环画的创作技法,也包含了线描、水墨、工笔彩绘、黑白造型、写实、写意等多种形式,创作的工具手段也有毛笔、铅笔、钢笔、水彩、水粉、油画、木刻等多种,连环画的出版也有套书、单册和年画连环画等不同的形式。就连环画的创作队伍而言,有老画家大放异彩,如赵宏本、钱笑呆等人为代表的解放前就已经享有盛名的连坛前辈,有自学成才才气成就惊人的画家,如顾炳鑫、贺友直、华三川等;有新中国的美术院校培养的连坛新人,如丁斌曾、韩和平等人:有在60年代崭露头角后来才在连坛大放异彩的画家,如戴敦邦等,还有以连环画人手最终在中国画方面取得不菲成就的画家,如杜滋龄等。